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我校实践育人质量不断提升,引导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10月17日10点,学校团委在弘毅楼第一会议室组织各学院召开了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评选会。学校党委副书记赵剑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学院党总支书记、校团委负责人担任评委。各学院团总支负责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参加会议并作汇报。

评选会现场,各学院三下乡带队指导教师结合实践内容的前期准备、实践过程、实践特色和实践效果等方面展开了详细汇报。
此次总结评选会为各学院进一步交流学习,推广活动经验,巩固活动成果提供了平台。经过评选,管理工程学院、道桥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获得了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优秀组织单位。根据评出的优秀组织单位将由各学院推选出优秀实践指导教师和优秀学生实践个人。
评选会上,学校党委副书记赵剑辉讲话。赵书记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并为社会实践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等保障。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各学院在学校团委和学院党总支关心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精心设计实践方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大局,统筹协调、克服困难,做到了实践主题鲜明突出、专业特色有效融入、实践过程丰富务实,实现了活动的安全顺利开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团委及各学院应持续发挥实践活动思想引领作用,在社会实践中了解需求、精准定位,结合专业、不断创新,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持续跟进、巩固成果,发挥共青团服务大局和在“大思政”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才干、长见识、拓视野,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今年我校共组建11支实践团、20余名辅导员和思政干部全程参与实践指导,带领学生前往我校乡村振兴包保村苇子村和笠峰村及吉林省周边村镇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校院两级团组织统筹协调,详细规划制定方案,各实践团带领广大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了解当地生产生活情况,在走访中感受国家兴边富农政策;深入乡村感受吉林朝鲜族民族特色,在实践中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乡村开展推广普通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专业优势在实践中助农兴农。通过调研走访使同学们进一步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当地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各学院及时召开总结会并组织学生们撰写实践报告和心得体会。同时通过与当地村民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精技强术、报效祖国的青春热忱,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征程中。

校团委组织实践团来到朝鲜族笠峰村体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道桥工程学院实践团组织学生进行现场道路测绘

汽车工程学院实践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

管理工程学院实践团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电商直播助农技术培训

交通信息学院实践团组织学生为农户进行网络检测与维修 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

机械工程学院实践团组织学生为农户检测农机

航空学院实践团组织学生为村里小朋友开展无人机培训演示

轨道交通学院实践团为当地农户讲解轨道交通知识进行机电测验

国际教育学院实践团结合当地乡村振兴实际案例
组织学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的重要实践平台,也是团组织发挥专业特色和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发展的深刻实践。近些年,各学院深挖自身专业特色,以专业促发展、以专业谋振兴,校院两级团组织与教学紧密配合,精心设计谋划,围绕社会发展热点结合当地实际所需,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实践调研,避免“走马观花”,实践团队提前设计调研问卷,“带着问题去、带着结果回”,通过火热的青春实践为当地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实践地的广泛好评与认可,助力了学校招生宣传,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学校团委将持续做好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在学生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撰稿人:李静荣
审核人:李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