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 |
学校新闻

智汇乡村振兴路 青春建功新时代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匠小院”实践服务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作者: 党委宣传统战部 信息来源: 校团委 发布日期: 2025-07-17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关注吉林成就、宣传“五色吉林”、参与吉林发展三方面,2025年暑期,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组织了23支“青匠小院”实践团队围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主题深入吉林省延边州田间地头,将课堂所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将校园小课堂融入乡村大课堂,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从苇子村的黄牛养殖基地到光东村的千亩稻田,从留守儿童的阅读课堂到电商助农的直播间,吉交院青年学子以理论宣讲、专业助农、教育润心、文化浸润、红色育人、为民解困为支点,书写新时代青春答卷,奏响了激昂的青春之歌。 

一、理论宣讲:当“乡村振兴”遇到“五色吉林”

来到苇子村,实践团成员首先化身“政策宣讲员”,校青马工程学员代表首先向村民们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解读了国家在乡村振兴方面相关政策以及吉林省委书记黄强提出的“五色吉林”内涵。封顺航同学说到,“与村民们围坐畅谈交流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农村的支持政策,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新时代十年来乡村的发展变迁与伟大成就,激发我们为共建美好乡村贡献青春力量。”

二、科技助农:当“专业实践”遇到“田间地头”

7月6日的苇子村道旁,道桥工程学院实践团成员手持全站仪、水准仪,边勘测边记录,他们把“屋檐是否漏雨”“后山滑坡隐患”等诉求一一记下,结合专业知识初步规划出桥梁测绘、路段检测、建筑维护的重点区域。

轨道交通学院实践团成员融合学院专业背景,以轨道移动平台、RFID射频识别与AI分析等技术构建巡检系统,帮助农户实现牧场黄牛的全天候无接触式身份识别、定位与健康数据采集,提升养殖效率与效益,助力边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农业生产痛点,航空学院实践团队带来了无人机农田监测技术,在笠峰村的稻田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实践课”。团队技术负责人操控着无人机完成低空巡航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生成农田热力图,向围观村民讲解作物生长状况。

交通信息学院实践团协助笠峰村村委会完成了部分网络设备的维护工作,帮助改善村级信息化办公条件,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贡献技术支持。

机械工程学院实践团针对村民在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方面遇到的问题,队员们进行了现场答疑和示范操作,帮助村民解决了实际困难。

管理工程学院实践团结合专业特色,开设电商直播小课堂,为村民系统讲解直播技巧、平台规则等电商知识,手把手指导操作流程。“云直播”架起产销桥,切实为当地农产品拓宽销路、助力产业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三、教育润心:当“乡土课堂”遇见“童心未来”

推普绘未来,童声奏响“文化交响曲”。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汽车工程学院实践团队开展了“爱心课堂”活动,为孩子们带来声乐课、推广普通话、教授京剧脸谱绘画等课程。针对农村老人开展反诈骗宣传,青春力量为村民织就了一张既通民心、又护平安的“守护网”。

四、文化浸润:当“美丽乡村”遇上“新生活力”

同学们在视听交融中触摸到鲜活的朝鲜民族文化记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愈发清晰,同时也将美育、劳育、体育带入乡村,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当白色的墙壁被学生们绘上美丽涂鸦,当成员们亲手炒制的菜肴端上饭桌、当村民和实践团成员一起拔河、打太极的音乐鼓点响起,青春的活力与乡村文化元素深度融合,热闹和喧嚣声不仅点亮了农村夜晚的天空,更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红色育人:当“革命事迹”遇上“薪火相传”

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图们市太兴村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厚重的革命文物,重温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在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师生鞠躬致敬,以表缅怀。驻足于历史场景复原区,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

六、为民解困:当“问卷调研”遇上“流量密码”

师生们在实践中进一步触摸乡村脉搏,在互动中汲取奋进力量。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在田间地头找答案、在基层一线寻方法。各实践团成员们提前确定规划调研的主题方向,既让实践活动落地见效,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居”安思策——农村养老服务资源错配下居家养老模式优化路径探寻调研》团队中,成员范亚宁说到,“随着农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村的养老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孩子不在身边就医不及时、农村医疗水平低、养老困难的问题,我们年轻人可以思考做点什么”。

面对调研中村民驻村干部提出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起抖音,用各种段子视频vlog为农产品进行了网络促销,对大美吉林进行广泛宣传,帮助村民获得网络时代流量密码。

这个夏天,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将论文写在田野上。正如实践团成员所言:“当孩子追问‘下次何时再来’时,我们已触摸到文化振兴最真实的脉动。”青春汗水浸润乡土,实践脚步丈量担当,这场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汇聚成振兴路上最蓬勃的力量!未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把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实践中书写属于交院学子的青春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李晓荻 初审:李彦鑫 复审:万 琳 终审:张哲勋


|返回|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